第一道健康法

空氣

陽光(下一頁)

空氣

  呼吸是人類生存的根本,我們的呼吸系統每時每刻都有空氣進出,透過一呼一吸來維持生命,同時促進全身各組織系統正常運作。在正常情況下,每個人每分鐘的呼吸次數(一呼一吸)大約都在三十到六十次之間,除非因運動或緊張、激動而加快呼吸次數;或因練習氣功、瑜珈等因素而放緩呼吸頻率,否則絕大多數人都是「習焉而不察」,根本忘記呼吸之存在。所以台灣俗諺常說「氣息做人」,要有「氣息」、能呼吸才是人,沒有了氣息,人也就不存在了:由此可知空氣的重要。

  現在空氣汙染嚴重,還有所謂的pm2.5會影響呼吸道健康,氣象局人員及播報員都勸民眾沒事盡量不要外出,而不是養生保健專家教我們的:「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」。話雖如此,我還是主張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(當然是選擇沒有嚴重汙染的時候)。為什麼要呼吸新鲜空氣?因為呼吸作用就是從空氣中取氧氣,再呼出二氧化碳。


空氣的主要成分不是氧

空氣的成分中,氧只站20.95%,氧化碳約0.03%, 含量最多的是氮,約占78%!

  呼吸的目的既然是吸入氧氣、呼出二氧化碳,而且只要輕輕一吸就有,那么空氣中是不是都是氧氣?或大部分都是氧氣和二氧化碳?(至少小時候應該都是這麼想的!當然事實上並非如此!

  依照法國科學家的研究,證實「空氣」是指地球的大氣層中各種氣體的總稱,其組成並不固定,在正常情況下,自然界的空气主要由氮、氧、二氧化碳、稀有氣體和水蒸氣組成。空氣中的成分以氮最多,約占七八%,其次才是氧,約占二一%(精確的說是二0・九五%),占第三位的是二氧

化碳,約0・0三%,其余是各稀有氣體,包括氦、氫、、氖等等,其微量成分總共約占一%。這些氣體成分都是混在一起的,其濃度(成分或各氣管的含量)會隨時間、地點而出現些變化,並不是十分均勻,隨時可能出現一點點細微的變化。

  可以肯定的是,空氣中各種氣體的濃度(含量)都不一樣,而且差距很大,又很難分割,其中又以氮的含量最多。但氮是某些植物所需的必要素,卻非人類與動物的首選,也就是說我們無法運用科學方法將各種氣體分類,只吸入氧气。而人類是吸進各氣體之後,只有氧氣受到重視、立刻用,其的氣體成分則由肺部排出體外:其化成為植物行光合作用的「養料」


人類需要的是空氣中的氧氣

  空氣由呼吸系統進入肺部之後,氧氣經肺泡中的肺泡膜進入微血管,再藉由血紅素中的血紅蛋白,將氧氣帶到心臟。心臟再壓縮充滿氧氣的鲜紅血液,將其傳送到全身各處器官或系統。這些含氧量豐富的血液可以氧化、分解葡萄糖等,以産生人體所的能人體所有器官的運作都與氧氣息息相關,氧氣充足,器官就有活力、運氧氣不足,健康將大受影響。

  對人類來說,氧氣比水、食物更為重要。醫學研究證實,一個成人每天的需爱量)約八百至一千(公克),如果空氣的含氧量不足,人體吸入肺部的复就可能導致組織缺氧,而影響健康(組織的氧化過程)。

  影響空氣含氧量的因素很多,高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。前面說過,在正常情況下,海平面的空氣含氧量約占二・九五%,海拔愈高(地形越高、越往上)則空氣越稀薄,大氣壓愈小,也就是空氣中含氧量越少:海拔愈低,大氣壓愈大。根據學者專家的研究,海拔高三千公尺左右的高原高山地區,其氣壓與空氣中含氧量大約減少了三分之一(含氧量比平原平均减少二五至三十%),四千至五千公尺時,含氧量二分之一正因如此,所堂人們申地到高原高山、高海拔地區時,献氧现象:也就是吸不到足夠气氣,因而出現用力呼吸、咳嗽、頭昏力不適反應或症狀,此即所謂的「高山反應」或「高山症」。


老菸槍不易出現高山症

  氧分壓也是如此,高原地區大氣壓降低,大氣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壓降低,人體肺泡內氣氧分壓、谢敵入肺毛細血管血液中氧、動脈血氧分壓和飽和度也隨之降低。當血氧和度下降划一定程度,即可能引起各器官組織的供气不足,從而産能性或器質性變化,進而出現缺氧症狀。

  由此可知,人類最迫切需要的空氣、陽光、水,原本都可以從大自然資源中免費取得,尤其是空氣中的氧似乎隨時可得,而且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,如今隨著人類生存環境及生活方式改變,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環境的空氣(氧氣)品質,以致現代人經常感到倦怠無力、記憶力差、煩躁易生氣、睡不好、反應慢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等各種「慢性缺氧症候群」,值得我們多加重視並設法改善。

  有趣的是,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及生活水準提高,人們出外旅遊機會大增。有些領導遊發現「老」似乎比較不會出現高山症:很多喜歡登頂山友也證說:爬高山或到高原地區旅遊比較不需要氧氣筒。這是因為老槍長期吸,部分肺泡被煙塵阻塞,平時已經缺氧,呼吸時的氧氣需要量比較少,因為「已經習慣缺氧」,之後到空氣稀薄的地方,自然就比較不會有吸不到氧氣的感覺。『百害只有一利』,但實在不值得為訓


現代人普遍缺氧

  除了高度因素之外,環境變化也必須正視。現在由於環境污染、工作壓力與緊張的生活型態,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性缺氧狀;例如上班族工作一段時間後即打哈欠,感覺疲勞、腰痠背痛、想睡覺,還不到下班時間就頭昏腦脹、無法思考,甚至頭痛、眼睛不舒服等等,這些都屬於「慢性缺氧症候群」一種。


慢性缺氧症候群的原因

  顧名思義,「慢性缺氧症候群是指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缺氧、不適症狀,此與「高山症」突然缺氧所引發者不同。歸結起來,其原因不外以下幾種;

  一、現代生活環境充滿有害氣體

  現代化的辦公大樓多半屬於密開式空间,特別是玻璃帷幕建築,一個大樓逃生窗戶,室内空氣對流都靠中央空调,除了大家呼出的二氧化碳之外、影印機、印表機等各种機器所釋放,含有多种化物質的氣體及粉塵,這些都在密閉的辦公大樓中不斷循環:上班族除了外出,很難呼吸到新鮮自然的空氣。若長加公室裡,就容易出現頭昏、頭痛、精神不濟、想睡、胸悶,甚至喘等不適症狀。

  下班回家後,除了從室外飄進來的油煙、怪味與風沙之外,家中俱及那油漆、黏著劑、家俱及沙發等所含的化學成分或有機溶劑氣味,也可能吸系統,造成不快。

  二、精神壓力增加耗氧量

精神壓力也是現代人容易罹患慢性缺氧症候群的原因。根據學者專家的說法,壓力增加时的耗氧量為靜止时的二至三倍,因此很容易造成缺氧,嚴重时甚至會影響呼吸系統,降低身體的氧氣供給機能。

  三、不良的飲食習慣

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身體缺氧,因為飲食過量或吃太多人工調味劑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,人體就需要耗費更多氧氣以製造能量,將有害或多餘的物質代謝掉。

  四、運動不足或缺乏運動

  缺乏運動使心肺功能下降,也會降低人體吸收氧氣的能力,使血液循環變差,組織獲得氧氣的速度也會變慢。生病的时候或是身體老化也會影響人體吸收與運送氧氣的功能,而出現缺氧的狀況。

  五、血液循環不良

  環境因素之外,人體本身之不足也可能造成缺氧。大家都知道,充足的氧氣和均衡營養是維生的兩大根本物質,而這兩大物質都要透過血液循環,才能送到全身各個器官、系統:如果血液循環不良,或氧與營養素不足,人體就沒有足夠的力量維持正常運作,又無法將老廢棄物及二氧化碳排出體外,長年囤積在體內,人就容易出現倦怠、疲勞:長期缺氧則可能引發手麻腳麻、皮沒有光澤、頭昏眼花、全身無力等症狀。

  六、呼吸淺短致吸氧量不足

  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,很多女性因為生活與工作壓力過大等原因,導致呼吸淺短氧氣攝取不足,甚至呼吸肌萎縮,嚴重者還可能影響視力與腦神經。

  氧氣不足對眼睛的影響包括眼肌收縮力變差、對焦功能不佳,以致力項實驗證實,增加體內的含氧量有助於回復受試者的視力,最高達七成之多,證實缺氧與視力有關。

  長期缺氧的最大傷害是大腦。大腦的重量雖然只佔人體的二%左右,其氧氣消耗達全身十%,比其他細胞具有更高代謝率。如果血氧供給不足,能導致思考能力變差、創造力降低,嚴重者可能因此造成細胞死亡、生病,甚至危害到生命安全。

  好在呼吸淺短的問題可以靠訓練改善,常做呼吸訓練,包括練氣功、呼吸吐納等都

有幫助。


  缺氧三程度與症狀

  嚴重缺氧代表為「高山症」,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出現缺氧症狀,只是常被忽略而已。一般而言,如果經常早上爬不起來,或起床後還是很想睡:平時總是覺得很累、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:或时常覺得胸悶、抑郁,感覺全身硬、腦筋遲鈍,或記憶力不好等,除了過度勞累、熬夜或睡眠不足之外,應該都是身體缺氧的徵兆。

  缺氧定義:氧氣濃度低於十八%

  在正常情况下,空氣中含氧量為二0九五%,而一般人能存活的氧氣濃度最低限為十%:因此科學家以氧氣濃度低於十八%,稱為「缺氧」。

  科學家定義的缺氧情況及顯現症狀如下:

  因此只要發現上述情況就要立即設法改善,以免發生危險。


  改善缺氧七要訣

  缺氧會對人體哪裡造成問題?以内部結構來說,因為消化道裡都是細胞,所以只愛細胞一缺氧,消化、吸收、代謝、排毒、五臟六腑的運作,整個都會失去平衡,人就會開始感到無力。而缺氧的話,分泌荷爾蒙、製造肝的功能,也會現半停頓的狀態包括大腦的運作可能都會受到影響。因此有專家建議,可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內含氧量。其要訣除了多運動、注意生活作息與飲食之外,最重要的是「少糖」。

  以前心理醫生認為,人們在感覺憂鬱或疲勞時都會想吃甜食,這樣既能滿足口腹之慾,又能補充葡萄糖,因而具有消除疲勞與憂鬱效果。但最近的研究現,攝取過多的糖分會護胰島素分泌增加,結果導致血液濃稠、氧氣供給減少,血液難以順暢流動,反而易造成缺氧,因此張少糖。

  想到運動就讓許多人害怕,覺得好像得去游泳、跑步個一兩小时,又或者上健身房揮汗訓練才叫運動。然而忙碌的現代生活,還要找出時間特地運動不僅困難,要養成習慣、長久堅持也不容易。因此不妨試試簡单的跳繩或是跳舞,就算只是活動一首歌的時間,配合著喜歡的旋律動作,也比一整天都坐著不動要的好。只要走走路跑跑步,簡單活動身體,就能促進血液循環,還能降低高血壓、糖尿病以及心臟病的風險。

  許多人為了提神醒腦而喜欢喝咖啡,咖啡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質、綠原酸、咖啡因,以及茶類当中兒茶素等等,都能夠促進血液循環。一杯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,能在75分鐘內提高三十%的血液循環。

  魚中含有歐米茄脂肪酸,能夠擴張血管、預防血液凝固,讓血液順暢地在體內循環。

  許多人是為了放鬆和享受而去按摩,不過按摩除了可以肌肉和組織的僵硬阻塞得到放鬆,還可以是高血夜環。定期接受按摩的話,有助於強化免疫力。

 高壓氧治療可增加血氧濃度,促進血液循環: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研究證實,中藥材刺五加可以提高人體攝氧量八:二%,同时緩老化、提升心肌細胞代謝,可以多加利用。


  氧氣濃度對人體的影響

  根據學者專家的研究,空氣中的氧氣濃度、氧分壓、動脈中氧氣分壓、動脈中氧氣

飽和度之變化,對人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,其所出現的症狀如下表所述。

由上表可知,缺氧固然有害身體健康,空氣中氧氣濃度過高也有不良影響。


  氧氣濃度值過高的危害

  當氧氣濃度超過二一%時,會有嚴重的火災和爆炸危險性存在:而人類長時間吸入高濃度氧氣時,會有胸口壓迫感、強烈灼傷之疼痛、咳嗽不止、噁心、暈脑、心肌衰竭、痙攣等症狀。


  還要注意其他有害氣體的影響-瓦斯中毒及其他有害氣體

  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很多,最常見的莫過於瓦斯中毒。所謂瓦斯中毒是指,當空氣中濃度降低到某一數值時,瓦斯具因氧濃度不足,引起不完全燃燒,而氧化碳(00)。一氧化碳氣體一旦與血紅素結合,就會嚴重妨礙氧氣與血紅素結合,致使人體細胞缺氧受損,甚至造成死亡。

  除此之外,環境中還有很多容易吸收空氣中氧氣之物質,如:、煤、褐煤、硫化礦石、鋼材、鐵屑、原木片、木屑、乾性油,或魚油、谷物、飼料、未燜熟之水果蔬菜、發芽之種子、生長中香菇類、醬油、酒類、胚子、酵母或其他發酵物質,或糞尿、腐泥、污水、紙漿液、易腐化或分解物質等等。

 其次,還有一些易缺氧場所也必須注意,最好避免長時間待在其中。例如:儲槽、船艙、倉庫、地窖、貯煤器、水井、坑井、豎坑、隧道、沉箱、鋼製鍋爐、化糞池、反應槽、油漆未乾前即予密閉之地下室、冷凍庫、冷凍貨車、冷凍貨櫃等等。


 改善空氣品質保持氧氣濃度

 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,十八套健康之道的第一要務就是維持空氣品質,確保空氣中的含氧量在適當程度(標準之內)。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幾個簡單方法;


1.改善室內空氣品質-以通風最重要

想改善室内空氣,就要讓室内外空氣流通,室內環境長期不通風,不但空氣容易混濁,也很容易潮濕,進而生塵。且許多裝潢、家具的材料都可能隱藏有毒物質,因此开窗通風非常重要。即使夏季天氣悶熱、需要開冷氣,或冬天怕冷風吹襲,都不應完全緊閉門窗,窗戶還是要留有一點縫隙。

  而辦公室裡除了電腦、電燈、印表機等機器之外,地毯及其他設備也會散播有害物質,更應該開窗通風,如果沒有通風氣窗,大門就不要緊閉,以增加室内氧氣,减染空氣累積。


2.植物是天然空氣清淨器

在室內環境中種些植物是淨化空气、增加供氧量的好方法,室内植物除了製造氧氣,有些植物還能黏附灰塵、吸收空氣中的有機揮發物質,可說是最天然、好用的空氣濾清器。

  想透過植物改善室內空氣品質,除了要挑選適合室内栽種的植物之外,大、皺摺多、表面不平、多毛能分泌黏性物質植物,例如非洲薛手,較能吸附空氣中灰與懸浮微粒等污染物质,但要注意定期清理片能有效發揮凈化的功效。

  而白鶴芋、常春藤、觀音棕竹、非洲菊等則可減少空氣中的甲醛、三氯乙烯、等有機揮發物質,降低裝潢材料、家具、清潔劑等化學物質對空氣的影響。要特別提醒的是,一般植物在夜裡會釋放二氧化碳,因此盆栽應避免擺在臥室。


3.採用腹式呼吸法,增加氧氣攝取量

  要減少「慢性缺氧症候群」對身體的影響,可透過增加呼吸量來提升身體的含氧量,許多研究都顯示「腹式呼吸」可增加呼吸的效率,刺激副交感神經、緩和心跳、增強呼吸效率。

  日常生活中,我們運用胸壁外擴使肺部吸氣,但如加上腹式呼吸,將橫隔膜下壓以增加胸腔空間,可將氧氣的攝取量提高十%。

  一般的腹式呼吸法是吸氣时將腹部往外鼓,吐氣時腹部往內縮,擴大胸腔間,吸的頻率與深度要自然勿勉強,吸與叶氣的时間比為二比三,如吸氣不練習腹式呼吸法可有效增加身體含氧量。由於腹式呼吸會吸入空氣到部,所以應留意空氣清淨度。


4.多讓身體充電

  人很多的密閉式空间,氧很快就會被消,而叶出都是三氧化碳首變得愈愈少。所以在都市或是冷氣房裡,人體都不會健康,因一個條件,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。

  有些癌細胞是所謂的耗氧性細胞,或是厭氧性細胞。所以很多人說多活動對消滅癌細胞有好處,因為細胞的氧氣比較充足的話,癌細胞相較而言就比較沒有生存空間。還有空氣裡面含有很多芬多精、負離子等,負離子其實跟陰離子是一樣的。而芬多精就是樹木所分泌出來的一種抗體、免疫還有植物鹼等物质,它對於樹木來說要用來防病蟲害、防毒,所以才分泌出。而樹木種類愈多、樹木愈大,分泌出來的芬多精就会愈多,剛好這些东西對人類有正面的效果,所以只要去到芬多精多地方,或是負離子多的地方,氧量就會跟著多,空氣也會很清新,因為二氧化碳都被植物吸收了。

  所以當我們生活在都市裡,在長時間缺氧的狀態下,身體狀況很差,感到疲勞、腦部不清醒時候,就盡量去到樹多、氧量多地方,呼吸新鮮空氣。

  除此之外,還要讓身體「充電」。首先把鞋子脫掉,赤腳到戶外勞作或運動,如此一來,曬太陽、流汗可以排除體內代謝廢物,一部分廢氣還可以從腳底導入地下。而鞋子是塑膠、皮製的,皆會阻隔電流傳導。每天去運動,一直流汗,你體質就會達到標準值,第一,胃口會變好:第二,會想睡覺。很多現代人的毛病就是失眠,全台灣幾百萬人,有多少人在吃安眠藥?這些都是錯誤的,醫生總是看病人睡不著就直接開不同劑量的安眠藥,這樣神經系統都會出問題。不是所有醫學可以把所有疾病治好,而是要把中、西醫和自然醫學合併起來,才會真的找到健康。